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列宁称王安石什么,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

列宁称王安石什么,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2:58:0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是新制度对旧制度,新的生产关系对旧的生产关系的胜利。所以,商鞅在变法之前,很容易就已经找到了同盟——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时,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很完善,民间贸易是以货易货的小农经济为主,货币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农民遭到商人、官府的盘剥的可能小很多。这与宋朝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社会背景是截然不同的。(商鞅剧照)王安石变法时,正值北宋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地主阶级利益盘根错节,势力强大,王安石天然地想到找到贫苦农民做为同盟,可是制度施行的效果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财政收入,却在长期来看损害了宋朝的根基,导致官逼民反。

如王安石变法中最重要的青苗法,即由政府以低于私人利率的利率向农民贷款,农民以地里的青苗为贷款抵押。王安石这么做,其实是不希望农民因为暂时的经济困难而向富户出卖土地。王安石在当地方官时这种作法效果不错,在陕西推行时也颇受欢迎。但当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

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硬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你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甚至连富户也无法幸免。这岂不是祸国殃民吗?在比如均输法与市易法,其目的本在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对百姓的垄断与盘剥。

但这项政策的实质是用官商代替民商,岂不知官商比民商更坏。一来民商之间还是有竞争的,垄断程度和能力有限,盘剥程度也有限,但当国家垄断了市场、货源、价格时,其盘剥的对象扩大到民商和百姓。在这种新法之下,政府官员控制了批发与零售业务,普通商人无论大小要做生意先要经过官员的几道审批关口。交易费用由于贿赂官员而大大增加了,物价上涨不说,许多商人无法经营下去,工商业凋零。

除了掌握交易权的官员致富之外,对整个社会和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司马光是变法保守派)王安石的变法的确增加了财政收入,实行数年后,全国财政收入从宋初的1600多万贯增加到6000多万贯了,史书评论“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但这种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宋朝中期以后,农民起义比比皆是,北宋王朝穷于应付。

王安石变法短暂的成功之后,必然面临着被废除的命运。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就饱受争议,王安石以财政收入增加的硬指标,力主变法利国利民;苏轼、司马光则认为变法扰民、害民,是危害社稷的做法。说到底,王安石还是在变法时没有得到整个官僚阶层的支持,为了推行变法,王安石不得不寻求那些急于上位的青年官员的支持。这些人不乏一些宵小之徒,一味钻营,将好端端的利民之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王安石本来希望的,能够得到贫民百姓的支持的变法,在这些人的上下其手的操作中,反而成为了贫民百姓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看,王安石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同盟者。传统封建王朝下的农业社会经济,社会总财富是一个固定的值,一方得到的多了,另一方得到的必然就少了,这些官员们必然与那些既得利益者沆瀣一气,鱼肉百姓,损公肥私。

王安石变法如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则必须在关闭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渠道的同时,给他们增加一条新的利益通道,使得社会总财富量增加,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达到富国强兵、民生富庶的目的。(拗相公王安石人缘不好)所以,在封建时代的变法,几乎难逃失败的命运,其根本原因即在此处。纵然能够获得短时间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增加了社会矛盾的基础上,能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如张居正变法,看似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却最终逼得老百姓造反,要了明王朝的命——王安石变法也是如此。

所以,封建时代的变法,要向成功,只有一种做法:保住存量,做大增量。这种增量可以是对外扩张、掠夺,也可以是技术进步等方面。可是,除了商鞅办法的“开阡陌”是做到了增量之外,其他的变法都是流于形式,看似增加了国库收入,却是以损失国祚换来的,得不偿失。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一句古话,“没有十倍的好处,不要改变现状;没有百倍的好处,不要改变常规。

文章TAG:王安石列宁誉为列宁称王安石什么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