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孝,《论语》中什么是孝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孝,《论语》中什么是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5:00:3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孔子所说的“孝”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孔子所说的“孝”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孔子在解释孝的时候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孝,天下之通孝也”。孔子的这些表述,表明子女对父母所应尽到的职责和义务,包括尊敬、顺从、赡养、送终、守制等内容。对于孔子孝的思想,应当怎样来理解呢?“反哺”的生华 在动物界中存在着“反哺”的现象,人类的孝在生物意义上来说也是以这种“反哺”为基础的,但是人作为一种“道德动物”,这种“反哺”就具有了较之动物界本能现象远为复杂的意义,并且升华为“孝”的概念。

原始的宗教情感 先民们认为祖先的在天之灵可以福佑子孙,因而对祖先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因此而孝。“家国同构”的情感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中,宗统与君统合二为一,孝与忠紧密相连,这也加重了中国人孝的意识。应当说,“孝”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伦理行为,但是在我们国家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承传统孝道中合理的东西,消除和克服“愚孝”、“痴孝”等封建落后的东西,使传统的孝道,变成一种家国情怀,变成一种广博的正能量和积极因素,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论语》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如何理解?

“父母唯其疾之忧”,这是《论语》中翻译有争论的一句话。我想,孟武伯既然谥号是“武”,或许表明的是他勇武过人,争强好胜,说不定常常和人比武争斗,容易让父母担心出什么意外,所以孔子点醒他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父母担忧。第一种翻译认为,做子女的,只要为父母是否生病担忧,其他方面不用过多地担忧。此种说法也有道理,父母年老体衰,做子女的应该在此方面更下功夫,只不过,句子中有个“唯”,只担心父母是否生病就能算上“孝”吗?想来是不够的,父母更需要的是日常亲情关怀,而不仅仅是在生病的时候才能见到儿女。

第二种认为,父母特别关注子女是否生病,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做子女的应该要照顾好自己,使自己少生病。但,生病并不能是自己完全能控制的,尽管时时谨慎,也不一定远离疾病。第三,结合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来说,自己平日工作、为人、德行都能让父母放心,这样,父母就只担心非人力能控的疾病了。我认为第三点比较符合现实,当我们处处都做好了,父母自然就不担心我们有什么过失,唯担心的是否有疾病,其实这正是给父母最好、最大的“孝”。

文章TAG:论语理解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孝《论语》中什么是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