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民俗通过什么传承,社会民俗现象在什么上是传承的

民俗通过什么传承,社会民俗现象在什么上是传承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2:15:1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除夕夜里,在那个物资匮乏,煤油灯照明的年代,还有一件事,村民们从未简省过,那就是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长明灯。平时夜晚走在村子里,总是黑漆漆的,但这三天村里的灯火如满天繁星,看起来很是壮观。不少的孩子们,就守着这个这个长明灯,热闹了除夕一整夜,直到天明也毫无睡意。而到了除夕的午夜,似乎刚刚停息的鞭炮声,又络绎不绝地响起。

不多久,东方渐白,家家户户再一次响起精心准备的地动山摇一般的鞭炮声。大年初一开门纳福接财,马虎不得,每家每户门前都是红彤彤的一片,早早起来或一夜未睡的人,互相问候,祝福新年身体健康,财源广进。最有人情味,也是最能体现传统人文关怀的一件事,就是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派自家的孩子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一碗冻米糖水煮鸡蛋。

没有孩子的人家,女主人就亲自送。红糖、鸡蛋是那时村民们能拿得出的最珍贵的礼品了,被他们自觉拿来孝敬村子里的老人,说明乡风的纯朴。即便是有些人家龃龉不快,也在这一来一往中冰释前嫌。特别有意思的是,家里都有老人的,那一碗糖水煮鸡蛋,往往旅行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出发地。而孩子们也随着这糖水煮鸡蛋的旅行,学到了如何去尊老爱幼的道理。

时过境迁。当年过春节的很多习俗都已不存,因此只剩下过年的名称而少了过年的仪式,年味越来越淡。不是不想传承,而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大大不同于几十年前了,即便剩下那个贴春联的习俗,也是手写的寥寥无几,多半是个印刷品,贴在门上,怎么看都少了一点味。所以如何过一个有中国传统文化味,又能接新时代地气的年,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研究的事。

过年最应该传承的中华民俗文化是什么?

过年最应该传承的中华民俗文化是人升职增岁加薪的好时好事大节文化除夕大年快要到了, 可是不少人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意思,年长的怕老,年轻的嫌累,年幼的天天吃好的,不知年饭味;当官的不敢收礼,群众分不到乱发的过年钱,还得多开支;人们从千里路上赶回家过年,却不知过年为了啥……有的索性躲年,有的连对联都不换不贴,一句话,觉得过年没意思。

郑板桥有一首说画竹子的诗里说:“画到生时是熟时",用在过年上就是:"过到没意思时是有意思时。”是人们该明白:举国欢庆,人人回家,万家团圆的中国大节过年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给后人传下去这一优良传统的时候了! 今逢亥猪(十二)年这一高颜值年(《论语.颜渊第十二》),我们要使自己颜值更高,应"该”理解(亥开)原始科学社会的祖先留下的过年的真正意思:人人升职增岁加薪健康的大好时好事。

文章TAG:民俗传承社会民俗通过什么传承社会民俗现象在什么上是传承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