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穆斯林的葬礼学到了什么,《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则

穆斯林的葬礼学到了什么,《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0:42:5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如何看待《穆斯林的葬礼》这个茅盾文学奖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著名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曾获得过不少的大奖,其中以在1992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引人注目。茅盾文学奖的终评之作在艺术上、思想上可以说的相当完美了。然而,由于茅盾文学奖在最后定夺时,要考虑到作者以及作品的分布全面性,有时难免便舍质量而求其他,结果造成了极个别获奖之作质量稍逊可条件齐备的既特别又正常的现象,《穆斯林的葬礼》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冰心称其为"奇书"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的外文版中的《序》写道:"她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这种说法也是很中肯的。冰心在其创作阶段曾模仿太格俄日,文风成为"冰心体",讲究儿童般本真的初心,行文隽永,讲究温暖心房的"微笑",避开现实苦难的"哭泣"。

《穆斯林的葬礼》行文方式和冰心多有一致,除了写法,《穆斯林的葬礼》在理想、情感上也都可以让冰心产生共鸣。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冰心对此书评价极高。平心而论,这部小说的确是较为出色的。霍达是一位少数民族女性作家,这部小说能在艺术水准上达到较高的地步,实在难得。作品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股炽热、昂扬、真挚的情绪,在文学语言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也是颇费心血、较为讲究。

《穆斯林的葬礼》: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部真正的千里挑一、精巧完满的杰作,假如想要经得起时间以及空间上的永恒考验,作品必须有相当的成熟与精湛的质量。单独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拿出来评价,在大多数方面它的确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将此书与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等相比较,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其粗疏以及缺陷之处,这部作品还不够成熟。

这本书以宗教元素"穆斯林"命名,却把伊斯兰教描述得极尽迂腐——固步自封、排外、阻碍最美好的爱情。如果宗教让人变得更狭隘,那它的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说,梁君璧不是合格的穆斯林,她在维护的只是"规矩",是宗教里最外化的那个层面,汉人出身的韩子奇反而比她更接近教义的本质。什么是信仰?每个宗教的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广义来说,信仰就是是非观,是做选择的那一秒钟自己和自己的博弈。

文章TAG:葬礼穆斯林读后感学到穆斯林的葬礼学到了什么《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