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我国的民族现状是什么意思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我国的民族现状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2:25:5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而艰难发展。这一时期到辛亥革命前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有着很大的财政压力,为了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压力,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这使得民间资本得以较快发展。2:由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从而近一步瓦解中国的小农经济,这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的“买办”经济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那么点促进作用。3:由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当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家也大力倡导“振兴实业 挽回权利”,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在其后的一战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着短暂的繁荣。

民族是怎么确定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吗?

民族的划分是以族群特征确定的,既包括生物特征,也包括文化特征。生物特征是物质特性,偏向于种族,如斯拉夫族,日耳曼族,犹太族等。文化特征则是种族在根性上的细分,不同的文化封闭壁垒积淀而成的不同族群特征,就成为不同的民族。如中华民族大多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演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有56个民族的划分。甚或还可细分,但一经确定,就没有必要过多纠结。

因为这需要动用太多的国家资源,而且过度的细分不利于中国的大团结。民族个性的最大特征是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一定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呈现两个特点:或是完全不同的字形和音标,或是相同的字形和不同的音标。前者一般以文字一并传世,后者则称为“族语”或方言。民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与时俱进的时事变换中,一些民族的共性逐渐趋同,个性渐渐同化。

民国的时候是怎样划分民族的?那时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不仅国内军阀混战,还要抵抗外国人的侵略,基本上也没有谁会有这个心思做什么民族识别,都忙着打仗去了。因此,民国时期的民族划分也非常的简单:汉、满、蒙、回、藏,一共五族,也就是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纲领“五族共和”,当时北洋政府的国旗就是五色旗。五族之说,源自于清末光绪时期一批满族的留日学生提出的说法:汉满人民平等,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大国民。

自此以后,五族之说便成了一种比较通用的说法,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也采用了该说法,提出了五族共和。实际上,民国时期的汉、满、蒙、回、藏,和现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当时清朝的领土一共分为三大块:汉地十八省、满洲、蕃部。其中蕃部又分为蒙古、回部、西藏。五族之说即出自此。汉,基本上是指世居在汉地十八省的人群。

像云南、广西都属于汉地,那里的少数民族也被当成了汉族的分支,包括壮族。汉地十八省:直隶,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满,不用多说,也就是女真人,清朝的统治族群,兴起于东北一带(也就是满洲)。回,指的是回部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多个民族的统称,包括现在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斯坦族等。

蒙,也就是生活蒙古草原的蒙古人。藏,当时生活在西藏地区的人群。实际上,当时的五族划分是个相当笼统的概念,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地域概念。虽然说的是五族,但并不代表其他民族不存在,只是没有被精确划分而已。主要是民国时期大家都忙着打仗去了,谁会花这个闲工夫去识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国境内的民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识别和划分 这才形成了现在的56个民族。

文章TAG:牢记现状中国共产党民族我国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我国的民族现状是什么意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