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第三人称小说心理描写,怎么找小说心理描写

第三人称小说心理描写,怎么找小说心理描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1:15:5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漏斗户”主》中的陈奂生就处于这种情况。他年复一年拼命劳动以求温饱,然而年复一年地揭不开锅,而且“漏斗”的底越来越大,亏空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直觉地感到当时政策的失当和一些措施的违情悖理,于是产生了种种怀疑。生活逼着他思索,结果使得如此老实巴巴、安分守己的人,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请人写信向报社反映情况,以求摆脱困境。

如果把陈奂生前后苦苦思索的问题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在这个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他所思考的、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正是当时农村政策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正是全国人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他准备告状,这是对党的信任和企求恢复主人地位的尝试,也是历史主动性在他身上的表现。陈奂生从困于食而一跃为余粮户之后,现实生活为他提供了萌生新的欲望的条件和基础。

他吃饱肚皮之后,会想些什么呢?几千年来,农民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农村中充斥着文盲。解放后,许多农民忙于求食,也无暇顾及文化。因此,陈奂生“总觉得比别人矮一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他产生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渴望过精神生活”。哪里有听的、演的,他爱去听,去看,否则他就觉得没趣。

他还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这一发现,表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类似题材的小说还没有如此真实、深刻地描写过处于文盲状态的农民的这种心理要求。农民由对温饱的渴求到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的时代向前跨进了一步的一个醒目标志,也是陈奂生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进,思想意识上有了进一步觉醒的标志。

他要求过上一种符合国家主人身份的合理生活,要求扫除长期以来的重压造成的“自卑感”,与他的同伴们平起平坐,要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尊重,在“精神生活”中也能扬眉吐气,在他的性格中充满了这种时代感。后来,他喜剧性地被推上了采购员的岗位,发了一笔为数不算小的财。这时,竟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弄得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反反复复地想:“难道这是应该的”:“为什么出力流汗拖板车却投有报酬?为什么不出力气却赚大钱?为什么吴书记写条子求援两吨搞不到?为什么刘主任跑一趟就答应了五吨?这些问题在陈奥生脑子里转来转去,象摆了迷魂阵。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这样一些问题能作如此认真、深入的出于公心的思考,很不容易。这是他由要求做主人的愿望,发展到显示出做主人的积极态度的一个可喜的飞跃。他面对金钱不乱方寸,他不愿不明不白沾便宜而使别人受损失,他想寻求一个对个人、对集体都公平合理的按劳付酬的方法。因而,他的思考已初步显示出了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生活的主人的历史主动性,使他的性格打了时代的记印。

文章TAG:描写心理小说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小说心理描写怎么找小说心理描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