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周朴园为啥不纳侍萍为妾呢,侍萍为什么被赶走

周朴园为啥不纳侍萍为妾呢,侍萍为什么被赶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4:22:41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在这样的高压下,国人都不敢说话,周厉王得意洋洋对邵公说:“怎么样?我消除了人们对我的议论,他们什么也不敢说了”。召公摇摇头:“堵住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说话,比堵塞河流而造成的损害还要严重啊”!周厉王本来很得意,没有想到受到召公一通数落,很生气,就不再理会召公了。西周社会,有“国人”和“野人”之分。国人前面已经介绍了,“野人”就是贫民百姓和奴隶,已经平困潦倒的国人都是野人。

周厉王的做法,不仅遭到了国人的反对,而且也引起了诸侯的不满。诸侯们都不愿朝见他,也不给他纳贡。公元前841年,国人拿起棍棒、农具包围了王宫,周厉王下令派军队镇压。臣下这样告诉他:“周的士兵来自国人,国人就是士兵,现在国人都暴动了,哪里还有士兵呢”?周厉王没有了办法,只好带着亲信,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州),史称“彘之乱”。

同年,西周迎来了“共和行政(也称周召共和)”。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于彘地。后附:《召公谏厉王止谤》,大意是: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在处理政事上,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能纷纷进谏,平民则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子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以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便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去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去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文章TAG:侍萍周朴园不纳赶走为啥周朴园为啥不纳侍萍为妾呢侍萍为什么被赶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