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拿气球做射击标靶,射击的标靶是怎么样的

拿气球做射击标靶,射击的标靶是怎么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04:24:2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而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实际看到的弹道示意图大概是这样的:其实用的是同一组数据的子弹,只不过纵坐标的单位由原来的与横坐标相同的码(yd)更换成了常用的英寸(inch)。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子弹的平移速度是越来越慢的。当然咱的代价也是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现代狙击枪弹道下降轨迹是怎样的?

现代狙击枪弹道下降轨迹是怎样的

真实的瞄准镜后的弹道长这个样子给大家看个GIF爽一下。在靶场射击,是可以从瞄准镜中看出子弹的下坠轨迹的。当你瞄准400码(约合365.76米)之外的标靶时,子弹会在空中飞行大约半秒,如果射手对枪控制的足够好,是有一定的几率看见子弹划过空气的。而子弹扰动空气所形成的一个弹道(bullet trace),就好像向远方抛一个小球,然后砸到目标。

而如果把相机架在射手后方头顶,你可以看到从下方飞出一个东西搅动空气,然后慢慢落下。所观察到的空气被搅动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子弹超音速飞行所产生的激波所致。而从侧面实际看到的弹道,大概是这个样子:用Excel 展示实际在远处看子弹的弹道这里使用的是6.5Creedmoor子弹,初速为2800fps也就是大约853米每秒。

弹道系数为0.621,(G1)瞄具高度为2.5英寸,归零距离100码,打到1000码的实际弹道示意图。看上去就是一个直线,要不是有平直的划线表明,基本看不出是一条曲线,而子弹的实际弹道就是非常平直的。我们常说子弹有下坠,但是枪械始终是一种直瞄武器,而其弹道看上去也基本是直线。而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实际看到的弹道示意图大概是这样的:其实用的是同一组数据的子弹,只不过纵坐标的单位由原来的与横坐标相同的码(yd)更换成了常用的英寸(inch)。

从这张图表中则可以看出子弹在越远的距离下坠越快。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子弹的平移速度是越来越慢的。在枪口位置子弹的速度为2800英尺每秒,而在最后1000码时速度只剩下了1617英尺每秒。所以这个弹道并不是一个抛物线。我是轻兵器爱好者,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了解更多轻武器文化,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

二战日军士兵是如何准确击中几百米之外的人的?

现代狙击枪弹道下降轨迹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日本人的枪法?就俩字——很准!您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这帮玩意个顶个的精准射手,打脑壳绝对打不到脚指头上。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咋说呢?枪法这玩意,就跟开汽车一样,就是个手熟,没别的突进。当然您要说这世界上有天生的神射手,这肯定有,但这些个神射手,他也得把这枪摸透了才成,之所以说他们是天生的,只是在说他们比一般的人要快,射击成绩要好而已。

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当年朝鲜战场上,咱给美国人搞冷枪冷炮运动的时候,出了不少天才狙击手,其中张桃芳,大家伙熟悉吧!三十二天用四百三十六发子弹,送二百一十四个敌人去见了他们家上帝忏悔,为嘛没事干跑到朝鲜这块土地上捣蛋呢?厉害吧!老爷子一直活到了2007年,享年七十七岁。老爷子领到新枪,一把苏联人造的莫辛纳甘,就这枪的路子没怎么摸过,训练的时候,吃了三个大烧饼(三发子弹脱靶),气的他们的连长都骂他。

后来上了战场,这就要真正的开练了,头一天上去,距离敌人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开了十来枪,见鬼的,一发都没有打中。直到第二天才有了收获,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他明明打的是前一个家伙,到下的却是后边这个,想不明白啊!后来经过老兵的解释,这才明白,这和训练场上不一样,人是活的,靶子是死的,打的时候要有一个提前量,子弹飞出去,你不得等会才能到吗?就这点时间,人家迈步走开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了,而且上山和下山,你还的准备上下的高度差,不然打脑袋可真就打到脚指头了。

直到俩星期之后,张桃芳熟悉了这个环境和节奏,那击毙率刷刷的就上去了。所以想要做到精准狙击,没别的,就是拿子弹去喂而已,手熟了,这枪底下就有了准确度。离开了喂子弹这一条,啥精准不精准的,都一个样。那么日本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咱给您列出一组数据,您就明白了。就日本人新招募的这帮子新兵,如果是拉三八大盖的,一个月实弹训练,不能低于一百五十发,一年算下来一个人至少打掉一千八百发这才能交代过去。

如果是野鸡脖子和歪把子这些个机枪,一个月实弹不能低于三百发,一年就是三千六百发,这还是最少的。啥枪法都经不住这种子弹数量的喂下去,做不到精准那都不可能。再有一点,那就是日本人养了一堆的老兵,尤其是咱抗战初期的时候,您都不知道,能够参与到侵略咱的日本兵,那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就这里头甚至都有五年的老兵。

就这服役年限,您就说吧和一个职业军人有嘛区别。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为啥有这么多老兵?他们不退役吗?”退!咋就不退!只不过日本人的做法比较骚气,这老兵要退役了,他们老老实实的把这过场给走了,走完之后,按理说这人就要离开部队了,但日本人回头就给这老兵来一个二次征召,这家伙人还没出部队,这又回来了。

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留下了很多老兵。您就说吧,咱抗战初期,可以说遇到的都是日本的那种精锐中的精锐。这也是为什么,那会咱稍微的伸个头想看看战壕外边的情况,都有可能被日本人打中,日本人几乎都是精准射手。就连他们家那掷弹筒的射手,都可以做到百发百中的地步,您要知道掷弹筒这玩意连个瞄准器具都没有,全凭手感来操作,这要不是拿那炮弹喂出来的,哪能有这种精准率?咱往往机枪阵地刚响起机枪,一发掷弹筒就跟过去了,一下能把咱的机枪阵地给端了。

不管是掷弹筒还是狙击几百米之外的目标,这都是一个手熟问题。当咱的抗战打到中期,甚至于打到后半段的时候,日本人就这种精准射手已经少了很多。为嘛呢?因为很多都让咱给剁了,咱一对一是打不过他们,但咱三个换他一个,甚至于五个换他一个,十个换他一个,换着换着日本人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射手了。当然咱的代价也是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咋说呢?就日本那岛子搁到地图上,也就和小编的一根中指的长度差不多,就他们家那点子资源,集中力量去培养一股子或者少量的兵员,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兵员一旦扩大,基本上就没辙了。咱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在最初的时候,日本人要招兵,他们会被招募人员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能当兵的他们只会选择甲等。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明治维新的时候,为嘛就征召了六个师团,后来随着对外侵略的步子迈大了,又进行了扩展,变成了十七个常备师团。

在这里必须提一下,其实日本人后来扩展的还应该有四个师团,但这四个没有呆住,被裁撤了。当然裁撤的事,他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这货真养活不起那么多的部队。就这点子人,十七个师团日本人是可以养活的起的。但随着抗日战争的旷日持久的打下去,人员的消耗加剧,战线拉长,这又开始了一次次的征召,到了咱抗战后期的,啥甲乙丙丁的,你还戊己庚辛呢?只要没缺胳膊少腿,他们都要。

至于训练这事,你快拉倒吧,他们连枪都造不齐全了,别的不说,就东北这块新补存进去的关东军,说好的精锐中的精锐,有些新兵连枪都没有一支,就一把刺刀,你就可以看出这个时间点上日本的窘境了。铁没有地方买了,石油都只够半年用度的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跑去撩美国人去,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咱一直说日本人的白刃战,拼刺刀的技术很不错。

这您也得看在什么时候,最初的时候,咱三个人拼他一个,甚至于五个人拼一个。那会老鬼子三个人就敢向咱一个班发动白刃战,后期?你快拉大吧,咱一个突刺过去,日本人就能躺下一排。他们在衰弱,咱在增强,毕竟咱开始的时候,那都是前脚农民,后脚发一支枪这就是士兵了,咱已经是低谷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咱只会增强而不会减弱的。

总之一句话,要想做到几百米开外进行精准射击,这必须有足够的子弹进行训练才成,没有这一条,啥都白搭。那么除了以上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吗?还真有,那就是日本人的一个来自一战的惯性思维,他们始终认为,一颗子弹就能解决的事,为嘛要浪费一百颗呢?这种思维在日本人的军队里头很有市场,他们压根就不会接受什么火力制胜的概念。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变强那也是近代的事,明治维新那会他们是看到谁厉害,就学谁。开头德国,后来法国,学了好几家。而这个理念就是来自于这些国家,日本人要学,他们基本上就把人家一整套都拿过来学习,就算是改动,他也不会太多。而一战那会的思想,就是一发子弹能够解决的问题,为嘛要来一百发,这不有病吗?浪费啊!别的不说,就拿马克沁重机枪问世的时候,那可是在英国啊,一帮子英国人都见证了马克沁的牛叉。

但英国军界认为马克沁确实厉害,但他们用不着,因为这玩意太费子弹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几百发子弹就被祸祸没了,就这些个子弹都够他们支撑一场小型战斗了。所以回答马克沁的就俩字——不要!结果德国知道了马克沁,这家伙订购了一批过去,直接造出了一个凡尔登绞肉机出来,死的人一片一片的。这一家伙打出去,欧洲那帮子贵族战争来临的时候,再也不会积极的加入进去了,这玩意死亡概率太吓人了。

所以一战之后,欧洲这块的战争思维在改变,而日本人把过去的那些个老东西收拾收拾接着用,就没改。这也就让参观了诺门坎战役的德国人直摇头,日本人的思维还搁在一战那会炖着呢?那么在这种思维之下,日本人当然注意精准射击,这是他们的大环境,所以结果不能想象。他们这套遇到了咱,而咱那就更加的差,所以日本人这套东西在亚洲这块,还是有市场的。

当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美国人之后,美国人一开始还真就被他们唬住了。日本人随便拉出一个,往那大树叉子上一蹲,加上他们那三八大盖的枪口火焰小,有效射程还长,确实给美国人弄了不少大麻烦。等到美国人熟悉日本人这套路之后,美国人也不客气,直接用火力覆盖,步枪不行,那就机枪,机枪不行,那就是火炮,把周围全给你犁一遍,你躲一个试试?日本人全挂树枝上,换胳膊呢?“呃呃呃!呃呃呃!”的呻吟!精准?洗洗睡吧,日本人开始蹲在坑道里头苟延残喘,结果等来了美国人的推土机和水泥灌溉。

一个普通人给10发子弹,请问一百米卧姿射击,能上靶几发子弹?

现代狙击枪弹道下降轨迹是怎样的

我说一个我个人的经历。我唯一一次实弹射击,五六半,十发子弹,打一百米外一排人头那么大的气球,卧姿。调整姿势找到缺口准星用了大概一分钟,调整了三次,才勉强找到合适的位置。看远处的气球,我1.5的视力,气球就是一个小点,可以完全被准星挡住。压低枪口,勉强把缺口准星和气球对成一条线,闭住呼吸击发,前三发连飞哪都不知道,第四发打低了,看到气球下方地上冒了股土烟。

这也是我唯一知道打在哪的一发子弹,后面六发依然飞了,气球们安然无恙。后来换五六冲,满弹夹,单发位置打了五发,击中一个,连发位置点射,击中三个,后来实在没信心了,连发打光弹夹,四十发子弹,打中了四个一百米外人头那么大的气球。我之前虽然没打过步枪,小时候气枪没少打,公园里BB弹打气球,指哪打哪。这就是我打实弹的经历。

有些狙击手能够“百步穿杨”,那为何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的射击比赛?

1.狙击和射击比赛是两个不同概念;2.战场上狙击有法而无定法,瞬息万变,以狙杀敌人为最终目标,是你死我活的斗智斗勇,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射击比赛有规则可循,比赛结果分冠军,亚军,季军等,得奖金,银,铜牌;3.枪械性能用途不同;4.狙击手和射击运动员训练培养方式,目标不同;5.对狙击手和射击运动员的体能,心理素质,坑压能力,适应复杂环境等方面的技能要求不同。

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确有其事的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

1991年2月13号凌晨4点左右,顶部铺设了厚达3米钢筋混凝土的巴格达阿米里亚防空洞,一枚重达2.3吨的GBU-28型钻地炸弹,穿透厚厚的混凝土从天而降,在封闭的防空洞里剧烈地爆炸。上千名熟睡中的伊拉克巴格达平民,很多在梦中就变成了冤魂,高达4500摄氏度的高温将上层避难者直接气化,洞壁上留下了恐怖的黑色人性图案。

仅仅几分钟后,又一枚同样的炸弹从第一枚的洞口精确进入,这时防空洞的消防喷淋头已经启动,但这一保护措施非但没有挽救下层避难者的生命,反而成了灾难的推手和“帮凶”。喷出的冷水马上就成为沸腾的开水和灼热的蒸气,下面的人们基本上都被烫死。假如有一天,世界突然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当你躲在提前挖好的防空洞里,防空洞依土坡而建,大约在地下100米甚至200米的地方,里面有吃有喝,还有娱乐设施,简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时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安心?是不是觉得无论外面打成什么样,即便是核武器都用上,也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你觉得自己与外面的世界有100米土层的“绝对安心”保护。

可是,如果告诉你,有一款炸弹会钻入地下200米爆炸,你是不是觉得这不是在吹牛皮就是科幻,但很遗憾,都不是,这已经是成熟的武器装备。现代武器钻地弹会让你的安全感瞬间消失殆尽。钻地弹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对于苏联地下导弹发射井的摧毁作战需求。这是一种依靠动能来实现钻地能力的武器,其实说白了原理简单粗暴:就是靠猛砸!根据动能定理:E=1/2mv²,钻地弹质量越重,接地时末速度越高,动能就越大,“砸(钻)”的就越深。

当然这里面还有几个关键技术,“钻头(侵彻战斗部)”要足够坚固耐热,不易变形,一旦在钻地过程中变形成“蘑菇头”,将大大降低钻深效果;延时引信(一般300毫秒以上)要可靠,能耐受高速下的剧烈撞击,保持精准深度灵敏起爆。截止到21世纪初,已经有10多种类型和数十种型号,以上文提到的GBU-28为例,其钻深为钢筋混凝土工事6米,普通地面30米。

其升级型号是由波音公司研制的GBU-57,弹重达13.6吨,被称为“炸弹之祖”,装有2.3吨炸药,对于钢筋混凝土的钻深达到惊人的60米,坚硬岩石的钻深达40米,超强加固混凝土也可以钻透8米,对于普通松软地面的钻深更是达到了变态的200米。中国在钻地弹武器技术方面,后来者居上,发展出了天戈系列激光制导航空钻地弹和世界上首款弹道导弹钻地弹东风-15C,射程700公里,圆概率误差1米(实弹打出过分米级精度!),弹头长度2.5米,直径500毫米,重量1吨,接地末速度高达6马赫(音速倍数)以上,根据动能测算,美国“炸弹之祖”的末端动能为13亿多焦耳,而东风-15C的末端接地动能达到了20多亿焦耳,其钻地能力理论上应该超过了“炸弹之祖”,令人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文章TAG:拿气球做射击标靶射击的标靶是怎么样的气球射击标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