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河南大学为什么不是211,为什么河南大学不是211

河南大学为什么不是211,为什么河南大学不是211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48:3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什么河南大学不是211和985高校呢?这得从河南大学的校史谈起。(约500字,阅读需2分)很多外地的小伙伴都很吃惊,河南大学居然不是211。河南大学在1942年成为国立河南大学,实力在民国时期非常的牛。而它既不是985大学,又不是211大学,那么为啥各类排名中几乎都在100名以内?其实,这个要是对河南大学的历史有所追溯,就会瞬间明白了。

河南大学为什么不是211和985大学?

河南大学为什么不是211和985大学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河南教育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很多外地的小伙伴都很吃惊,河南大学居然不是211。我们知道,进入985高校行列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得是211,河南大学连211都不是,那就更别谈985了。为什么河南大学不是211和985高校呢?这还得从河南大学的校史谈起。河南大学前身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与清华学校(即今天的清华大学)、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三足鼎立。

河南大学在1942年成为国立河南大学,实力在民国时期非常的牛。可惜好久不长,解放战争时期,河南大学被迁到苏州,再加上在战略选择的时候出现一些小失误,从此开始了被拆分的历程。当时河南大学被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武汉,建了后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一部分去了台湾,留在河南的重组而成新的河南大学,此时河南大学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

院系调整时期,河南大学可谓伤筋动骨,从河南大学出走的院系而成立了很多新的高校,如河南农业大学。一些专业转入了其他高校,如医学院发展而成河南医科大学,后来并入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后来几经波折,连校名都丢了,直到1984年恢复了校名河南大学。河大大礼堂伤筋动骨的河南大学出于实力原因,没能评上211,也就没机会进入985高校了。

同时,河南新兴的郑州大学进入211是实力使然,但当时的郑州大学在综合实力上难以比肩那些985高校。有希望成为985高校的两个所学校就这样没能为河南带来985 的称号,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当然河南大学并不是唯一这般命运的高校,与他非常相似的山西大学也是,民国时期名气响当当的,后来也没能进入211,山西省唯一的211太原理工还是当年从山西大学中分出来的。

为什么河南唯一一所211大学是郑州大学而不是河南大学?

为什么河南唯一一所211大学是郑州大学而不是河南大学

如今河南没有一所211985齐名的重点大学,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河南学子若想就读于一流高等学府,必须经过激烈乃至惨无人道的考试竞争走出河南。这种现象恐怕亘古未有,只是最近六十多年的奇观。这六十多年中,曾经与清华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河南大学,孵化了诸多大学或院系,自身却辉煌不再。

按理说,河南省应该是现代中国一流大学最云集之地。我们先来看看河南历史上的教育状况。人文初祖三皇五帝在河南兴学施教,华夏文明肇始,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就是河南造字的。夏商周三代,官学萌芽,崭露头角。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河南贡献的思想家有老子、墨子、庄周、惠施、列子、鬼谷子……就连孔子周游列国,也多半是在河南转悠,弟子子贡便是河南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私学不绝如缕,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来到河南,教授弟子百余人。东汉建都洛阳,颁布了中国第一套标准教材“洛阳熹平石经”。洛阳太学是东方第一所国立大学,鼎盛时人数达三万余人,论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洛阳的鸿都门学则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隋唐科举制盛行,河南各州普遍设立学校,东都洛阳设有国子监。

到北宋年间,河南文教迎来光芒万丈的极盛时代。范仲淹、王安石和蔡京分别主持过三次兴学运动,地方官学得到极大普及。河南书院繁荣,北宋四大书院河南就有两个: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培育了一大批宰相、思想家和文学家,成为支撑北宋的人才基地。值得一提是,早期山长戚同文怀抱“天下同文”的理想,有教无类,各地读书人云集应天书院求学。

南宋以降,河南文教有所衰落,明清两代书院复苏,民间办学不辍,虽然不复北宋时的壮景,但河南始终是中国文教的重镇。河南古代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称。民国学者丁文江考证《二十四史》立传的历史人物,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比16.3%居于全国之首。秦以降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有籍贯可考的宰相有1037位,其中河南籍宰相有220人,每五个宰相就有一个是河南人。

文章TAG:211河南大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