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她说哪怕日子再苦心也是甜的,望断归来路结局是什么

她说哪怕日子再苦心也是甜的,望断归来路结局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15:3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他爸说,“字”是“字”字,是“女”字,“芝罘草坝”是“夫”字。然后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多么孤独。当她到达莱州时,她的两个最好的朋友是吴先生和子胥先生。“武陵人元”是指离开后有外遇的典故。是刘晨和阮昭二人去天目山采药,遇到仙女并与她们讲和的故事。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里记载,赵明诚小时候,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

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长大后有一年正月,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家去求亲。

于是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他俩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这些都可以从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挚缠绵的词里找到证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然而好事多磨,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

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之间也就产生了感情的隔阂。另外在宋代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士大夫有蓄养侍妾与歌妓的风气。宋真宗就曾多次鼓励大臣们应当充分地蓄养歌妓来享受生活,他说:“时和岁丰,中外康富,恨不得与卿等日夕相会。太平难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费。”(沈括《梦溪笔谈》卷25)宰相王曾非常节俭,真宗居然专门派人为他购买侍妾。

李清照与赵明诚特别尊崇的文坛前辈苏轼,平生并不好色,但苏轼自己却蓄养有朝云之类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时的携妓吟诗作画,甚至携妓拜见佛门子弟大通禅师,自称“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详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冷斋夜话》)。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赵明诚无论是在太学读书还是在官府为官,都不可能免俗。纳几个姬妾多半出于娱乐的目的,不过是逢场作戏,他的全部感情与心思还是放在李清照的身上。

李清照心里非常明白的,所以也并不介意。后来赵明诚离开青州后,先后在几个州郡做官,尤其后来做了莱州知州,已有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身边萦绕着越来越多年轻漂亮的女性。而李清照虽然才华出众,气质优雅,但毕竟已近四十。赵明诚的心思和感情不免开始慢慢转移到那些年轻漂亮的侍妾身上。李清照这般聪颖、敏感怎能感受不到。

大家可能还记得李清照曾写过《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其实赵明诚重返仕途,前往莱州就任知府时,完全可以携带家眷一同前去,而他没有带李清照一同前往,李清照想跟丈夫一起走,可丈夫并没有带她一起走。李清照这时已经感到了婚姻的危机。所以她在词的最后写到“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首词中她还用了两个典故:“烟锁秦楼”:是《列仙传拾遗》上说的萧史弄玉的故事。“武陵人远”:是个离别后有外遇的典故,是说刘义庆《幽明录》所载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遇仙女并与之嬅和故事。

通过了解这两个典故,可以猜测出李清照写这首词不只是送别和相思这么简单,她是担心丈夫有外遇:“难道丈夫真如那两个采药人一样,进入深山,与仙女相会去了!丈夫与那些漂亮的侍妾乘着凤凰双宿双飞,却把自己留在这孤独冷清的房间里!”另外,李清照还有一处愁,就是不曾生育过。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

南宋人洪适撰写的金石文字著作《隶释》中。其中谈到赵明诚身后之事的时候,说到“赵君无嗣”,即赵明诚没有后代。赵明诚是有侍妾的,但也都未有生养,可见这“不孕不育”的责任是谁?我想大家一看便知。但在古代,医疗落后,科学观念不发达,舆论一般都会将罪责指向为人妻者。李清照怎能不愁,不痛苦,不难过。后来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赵明诚将李清照从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团聚。

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风尘仆仆,前去与赵明诚相聚。多年难得一通音讯的等待,猜疑,使李清照这次起程前去与赵明诚重聚,不禁心事重重,有许许多多的担忧。李清照并没有因为独自苦度五年的光阴、而今终于等到了重聚的日子而感到喜出望外。品味李清照前往莱州途中路过昌乐时所作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时所作的《感怀》诗,发现李清照依然没有摆脱愁苦,情绪十分低落。

这种不可明说的愁苦,在《蝶恋花》一词中表现为对闺中姊妹的思念。为何李清照在赶往和丈夫团聚的路上,想念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想起自己的“姊妹”呢?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都说小别胜新婚,但李清照到了莱州,并没有与赵明诚恢复往日那般琴瑟和谐的生活,她在《感怀》诗中流落出对赵明诚整日忙于应酬,却冷落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到了莱州,她的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那么合起来不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了吗?这是何等的孤寂。是赵明诚忽略了她,还是她不想理赵明诚,不得而知……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病逝了,这年李清照46岁。赵明诚给她留下了南下逃难时携带的十五车金石古籍,望着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述赵明诚去世时的情景时写道:“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遗嘱,即《遗令》原文是:“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白话文就是: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剩下的香火可以分给女士们,就不用祭祀了。每个房间的人都没事干,可以学做皮带,卖鞋子。现在常用来形容死了也不忘老婆(妻儿)的人。李清照在这里用了这个典故,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突出他们两人最后的感情是一样的,赵明诚临终前并没有在意其他女人。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把家产和家业交给其他妃嫔。我把它们都留给了自己。这不得不说是对她之前的担忧和感受的一种释放。

文章TAG:望断苦心归来结局日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