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在人文行走中涵养学生爱国情怀,怎么培养学生爱国

在人文行走中涵养学生爱国情怀,怎么培养学生爱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7 05:34:4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她)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在军校任教20多年,党龄24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范畴很大,学校也有很多专项学习和教育。我仅说说自己的做法。一、课堂融入。我讲授的内容,军事居多。军政不分家,军史不分家。通过课堂内容,分析政治,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讲我国面临的军事威胁问题时,先分析出美印结盟在我国西部,美日结盟在我国东部,美菲美越结盟在我国南部,是为了组成包围圈,进行威慑,阻止我国的发展。

我国现在面临的外部打压还有很多很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当有清醒认识。为了国家不受欺凌,咱们应当好好学习。二、现身说法。我开的的私家车,是国产红旗。我使用的手机,是华为。学生看见后问我说,老师你怎么不买美系车或者日系车?你怎么不买苹果手机?我说,老师是普通人一个,没办法为国家做太多贡献。所以在买这些家用品时,买国产的,也算是为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

现在学生比较幸福、娱乐也较多,怎样培养在校学生的爱国担当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然而,爱国主义精神不是自发形成和传承的,它需要弘扬、培养,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广泛传入、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因此,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那么,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呢?一、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学生只有深入地了解了祖国后,才会由衷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要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辽阔的土地、多样的地形、湿润的气候、众多的河湖、漫长的海岸、富饶的海洋资源、丰富的矿藏、繁茂的植物、秀丽的风光等;了解国情还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名胜古迹、唐诗、宋词等;了解祖国更要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

当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时,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奋战,终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才走向了繁荣昌盛。    二、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氛围,激发爱国热情            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结合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设计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引导他们自觉地将爱国之情植根心底。

例如,可以分小队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口资源现状、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等开展一次专题考察活动;召开“播下理想的种子”“祖国新貌”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开展爱国诗词颂、爱国知识竞答、板报设计等活动。    三、强化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意识           课堂是学生基奠知识、提升素养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设计环节,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思想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看一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安全设施损坏的情况?这对我们的城市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汇报结束时,教师适时引导:“城市的环境,城市的文明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城市的美就是国家美的缩影,让我们为了这份美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吧!”再如,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说说你了解的我国各地不同季节天气的整体情况?”……   四、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变认知为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单一的说教、简单的渗透,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变认知为实践。

作为学校,首先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的培训机会,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单独设立一个板块,包括“祖国在我心中”、“为祖国的明天而奔跑”、“我眼中的爱国”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本节,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总之,爱中国是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文章TAG:爱国学生涵养情怀人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