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8643部队在哪里,谈兵论道原创第36辑

8643部队在哪里,谈兵论道原创第36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0:16:0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1945年7月17日,17师在张军振带领下发动洛宁起义,1946年5月15日,孔从洲带领55师在巩县起义。这两个师北渡黄河加入解放军后,接受和平改编,成了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隶属于陈赓兵团指挥。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的番号,从1946年到1949年2月,延续了2年多,而四野第38军则在1948年11月就成立了。

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日本宪兵队到底是干什么的?

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日本宪兵队到底是干什么的

宪兵是军队中的一个兵种,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军队建制中都有宪兵。宪兵是干什么的?一、宪兵是军队中的警察。督查军风军纪,执行军法,属于执法执纪兵种,不参加一线作战。二、当年的日本宪兵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维护地方治安,与警察机关和特务机关协同执行秘密特勤任务。当时有“警宪特”的叫法。总之,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宪兵是镇压中国人民的侩子手。

前苏联红军的主要兵源地是哪些地方?哪些地方的士兵作战能力最强?

苏军堪称苏联社会的缩影,后者所反映出的社会结构、族群关系都在苏联红军中有所体现。总体来讲,来自斯拉夫地区各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族官兵占据着苏军“金字塔的顶层”,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军种如空军、海军、战略火箭军基本上以俄罗斯族军人为主,而工程兵、步兵中,少数民族士兵占比较高。同样的,苏军军官也主要来自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斯拉夫民族(占比超过80%),其中乌克兰军官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而那些非斯拉夫族军官尤其是高级将领则占比很小。

这种情况直到苏联解体数年后在独联体国家中仍相当普遍,据俄罗斯《军队》杂志调查统计——截至1995年,俄罗斯族军官仍在独联体各国军队中占据多数,比如中亚5国武装力量中有约5万名军官属于斯拉夫族,虽然当时这些国家军队的士兵“本地化、本族化”比例已普遍超过60%(最高达90%),但本族军官的占比平均只有20%左右,最低的哈萨克斯坦更是连10%都不到。

由于培养各级职业军官需要较长时间——连排级最少4年、营级10年、团级15年,再加上后来有上万斯拉夫军官陆续返回俄罗斯,导致中亚各国直到今天也没能完全实现“本族化”并摆脱缺乏有经验军官的困境。再返回头来说苏军的族群关系——简言之就是相当糟糕。各族士兵相处并不融洽,更谈不上和睦,由于来自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都较低的地区,连俄语都说不好且受教派因素影响的中亚士兵在苏军中最受歧视,为此当时苏军以民族为单位抱团组建部队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卫国战争期间威名远扬的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就是一支在中亚组建、以哈萨克人为主体的部队,而师长等高级军官却是俄罗斯人……到了苏联后期,由于斯拉夫人出生率下降,来自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士兵越来越多,使得苏军内部民族问题愈演愈烈,矛盾的核心也从纪律和管理问题向民族、宗教冲突蜕变——其中最典型的反面例子莫过于苏军中的车臣官兵,后来在2次惨烈战争中给俄军造成巨大伤亡的车臣武装分子有不少人曾在苏军服役,甚至官拜将军(比如空军少将杜达耶夫、炮兵上校马斯哈多夫)。

1990年苏联国防部曾发布报告称,苏军340万官兵中汇集了大小近100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比例最高,约占一半,另一半则是其他民族。而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3年(1989至1991年)里,苏军兵员结构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格鲁吉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率先宣布“本族士兵只能在欧洲或所属加盟共和国服役”,结果引发诸多加盟共和国效仿(包括俄罗斯),最后只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白俄罗斯没这么干,此举导致苏军在这3年里几乎每年都无法征集到足够的新兵,大多数部队都严重缺编。

到了这个份上,苏军乃至苏联的分裂解体已无可避免。至于说哪个地方的苏军士兵战斗力最强,其实很难作对比——因为从苏军人员结构和比例来讲,肯定是斯拉夫族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军人所获战绩、荣誉最多,但这并不等于其他少数民族作战就不够英勇、贡献就不够大,前面提到的潘菲洛夫师就是一支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功勋部队。比如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中亚5国约有400万人加入苏军。

其中,仅哈萨克斯坦就有170多万人参战,超过一半人牺牲。乌兹别克斯坦则有超过40%的青壮年参战,近50万人捐躯。此外,苏联犹太人也有多达50万人加入苏军,其中超过3.2万犹太官兵荣获嘉奖(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就超过100人),人数之多仅次于苏军中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而犹太民族在总人口排名仅第七。

在部队服役满十二年马上要转业回地方了,选哪个事业单位比较好,为什么

战士服役期满12年的,符合政府安置条件,具体怎么安置,选择什么样的单位,不是你自己能定的。那么具体怎么来定的呢,请看我来慢慢细说:当前士官转业安置是仿照军官转业安置办法,现在士官安置也跟军官转业一样,要考试。考试方式,各个地方不一,主要是两种办法:一是考核单纯档案分数,包括你的兵龄、党员、任职和立功受奖等情况,相当于积分选岗;另一种是组织文化考试,再加上档案分,其文化课成绩与档案分数综合评定。

其中文化课成绩所占比重,不会超过整个成绩的50%。地方的给定士官转业的岗位一般是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种,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岗位不会低于提供岗位数的60%。划分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岗位的依据,主要是看你的考试分数,要按照考评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挑选岗位。因此,哪个事业单位的好与坏,不是你说了算,要受制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看当地政府,看他们拿出什么样的岗位出来;二是看你自己,看你的分数高低。

文章TAG:8643谈兵论道原创部队

最近更新